让城市文脉留下来
让古老记忆活起来
漫步周市街巷
一栋栋造型各异的建筑
在岁月的沉淀中越发耐人寻味
换一种“打开方式”看人文周市
通过这些可爱的建筑“表情包”
听听蔚洲城的历史故事
👂👂👂
周末你有没有想过,去周市乡间的宝藏村庄走一走?碧波荡漾的池塘与稻田交织,农家瓦舍玲珑精致,石板小径穿梭于绿意盎然之间……原来,乡村也在岁月长河中悄悄变了模样。昆曲奠基人梁辰鱼曾在横娄村内生活过,一曲昆韵绕梁百年,婉转依旧。这里还流传着旧时善人带村致富的故事,因感恩其行为,淳朴和善的优秀品质在善江娄蔚然成风。
振东侨乡是苏南地区唯一的侨乡,也是苏南地区民国建筑最为集中的群落,其所在地东方村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存28幢民国风格的历史建筑,保留着清水墙、砖拱结构、歇山顶等原有建筑风貌。在振东侨乡59号别墅,静默的院落里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四周绿树环绕,砖墙上挂着的棕色木板上面写着:“孙中山与振东侨乡陈列馆”。馆内收藏着侨乡后人及南社先贤后裔提供的珍贵藏品,供后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
周市影剧院,一座保留了80年代影剧院特色的老建筑。影剧院位于周市老街青阳路与惠安路交叉口,灰白色的外墙搭配流线型的设计,恢宏大气,古朴雅致。内部为阶梯式场馆,同时作氛围布置,具有浓烈的“火红年代”既视感。平均每年开展评弹戏曲演出、培训讲座等200余场,是深受周边居民喜爱的乡村大舞台。
一座红砖老式水塔,藏在周市老街的深处,如果不曾留意,恐怕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人们通过建设水塔抽取、储存和净化地下水,解决了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难题。老水塔见证了上个世纪的繁华,也历经了数十年风雨岁月的沧桑,虽然已经残破倾颓,却是时光遗留于世的宝藏。
城隍潭,位于周市镇斜塘村。相传城隍潭有七十二潭,各潭皆有名字,以城隍潭居首。明清时期,城隍潭就以“潭多、荡多、湾多”名扬天下,文人墨客纷纷盛赞“澄潭七十二,尽日看花来”“潭潭七十二,处处种红莲”。七十二潭“潭潭相接、荡荡相通、湾湾相结”的水文肌理,前田后屋的典型乡村肌理,形成了城隍潭区域独特的“水潭+水巷+村落+田园”的景观格局。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安天下之本。如何大规模储存粮食?当然离不开凝聚了一代代周市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粮库。其中,陆杨粮库位于周市镇友谊南路东侧、新塘河北侧,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包含多栋风格各异的粮仓和一座模具厂,整体保存较为完整。老粮库旧貌换新颜,如今的陆杨粮库不仅承载着绵延千年的粮储文化,更是兼具传统风貌和现代艺术的生活休闲片区。
走进周市粮库,一座座特色筒式建筑映入眼帘,宛如一个个巨大的白色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周市人“藏粮于技”的故事。周市粮库位于周市镇茂源路南侧、青阳北路西侧,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规模壮观,包含多栋仓储用粮库及附属用房。如今,周市粮库保留并改造粮库特色筒仓建筑,增加现代设计元素,点亮滨河景观,同时植入商业功能,将老粮库打造成充满活力的滨水商业空间。
///
如果周市是一本书
历史当是这本书的开头
留存下来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都印刻着独特的时代气息
穿上厚厚的衣服
一起冬游周市
去翻阅、重启这些泛黄的记忆吧
编辑丨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