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导读 07 |《长袜子皮皮》

【时间:2020/5/22 10:57:20】【作者:】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女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可爱的?活泼的?大方的?文静的?
…… 


最近老师认识了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可了不起啦!她能战胜马戏团的大力士,比世界上最强壮的警察还有力量,连愤怒的公牛和咬人的鲨鱼她都不怕……总之一句话,她是老师见过的所有女孩子里最特别的一个,她的名字叫做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


◆ ◆ ◆  ◆ 


怎么样,这个名字很特别吧?皮皮可喜欢她自己这个名字了,但是叫起来有些麻烦,所以我们也可以亲切的称她“皮皮”。



《长袜子皮皮》导读来自昆山家校合作00:0010:23

主讲人:潘艳老师





认识作者


这么奇特的小姑娘来自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这本书。你们认识林格伦吗?可能还有些陌生吧,那我可得给你们好好介绍一下这位作者才行。


阿斯特丽德 · 林格伦

她是瑞典的民族英雄,人称“童话外婆”。她的作品已出版90多种版本,发行量达到1亿3千万册。如果把她的书堆起来大概有175个埃菲尔铁塔那么高,把那些书排成行都可以绕地球三周。



她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童年伙伴,长袜子皮皮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特别的小姑娘吧。




关于本书


先来看看书里是怎么介绍她的——这是杜米和阿妮卡从未见过的最奇特的姑娘。她就是早上起来散步的长袜子皮皮,只见她的模样是这样的: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她的鼻子长得就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的连衣裙也相当怪——那是皮皮自己缝的。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蓝布不够,于是皮皮不得不这儿缝一块红布,那儿缝一块红布。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穿一双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这双鞋还是她爸爸在南美洲给她买的,当时考虑到她的脚还要长大,而皮皮一直穿到现在,别的鞋都不爱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瞧,作者一番细致生动的描写,就把一个活泼可爱、不同寻常的小姑娘带到了我们面前。

◆ ◆ ◆  ◆ 


像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样,让林格伦蜚声世界的《长袜子皮皮》的写作缘起非常普通:书中的这个名字是林格伦的女儿卡琳起的,1941年女作家七岁的女儿卡琳因肺炎住在医院,她守在床边,女儿每天晚上请妈妈讲故事。有一天,她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了,就问女儿:“我讲什么呢?”女儿顺口回答:“讲长袜子皮皮。”这其实只是女儿一时兴起说的一个名字。


但林格伦没有追问女儿谁是长袜子皮皮,而是接着这个奇怪的名字讲了一个奇怪的小姑娘的故事。最初是给自己的女儿讲,后来邻居的小孩也都围过来来听了……


1944年,卡琳十岁了,林格伦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作为赠给女儿的生日礼物。1945年,她又将它稍作修改,参加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举办的儿童书籍比赛,获得一等奖。于是,这本神奇的书开始在全世界风靡起来,直至今天。




走进人物——皮皮


同学们,等你们读完这本书,你们也一定会爱上这个有点特别的女孩——可能会喜欢上她的可爱,可能会感动于她的善良,可能会觉得她对人特别友好,也可能会觉得她非常热爱生活……但是跳出这些常见的人物设定,有一点却是皮皮独立于其他所有儿童作品形象的,那就是皮皮身上的自由精神。


正如瑞典首相约朗.佩尔松这样评价:“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


这份自由作者从一开始就铺展在了我们的面前——故事的最初,皮皮刚出场不久,面对她的新朋友问她“为什么倒着走路”时,她是这样说的:“我为什么倒着走?”皮皮说,“我们难道不是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吗?人们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吗?”宣告其合理性后,她又开始满嘴跑火车:“我还可以告诉你,在埃及,人人都这样走,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奇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人捧腹之余,作者借皮皮之口说出了自由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




◆ ◆ ◆  ◆ 



深入阅读


从整体来看,作者赋予的自由精神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皮皮被作者赋予了尽可能自由的环境


比如她的形象很自由——自己决定怎么穿衣打扮:“两条梳得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作息也自由:“……在她玩得最开心的时候不会有人叫她去睡觉,在她想吃糖果的时候,不会有人硬要她去吃鱼肝油。”

2

她的言行和财务非常自由


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其他孩子们,她常常会自己决定自己的假期:“过完圣诞节三天就过复活节,过完复活节三天就放暑假,暑假一直放到11月1日,而11月1日又开始圣诞节假期了。”这些奇妙的想象对现实生活中被规矩所束缚的四十五时代的儿童来说是那样的吸引人,也许就今天来说也是许多小朋友们所向往的生活,作者让孩子们的这种渴望都通过皮皮实现了。

3

皮皮身上的另一种自由就是她所充满的自由力量

皮皮的故事之所以风靡了那么多年,当然不仅仅在于她那些无拘无束的生活,更在于她精神世界里的自由。

皮皮的“皮”是顽皮的“皮”,她从未受过规范教化,体现着看似破坏性的“原始天性”。她常说“既然这些内在天性是善良的或中性的而非恶性的,我们最好释放出它们,鼓励它们而不是压制它们。如果允许它们引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会健康快乐且有成就地成长。”


皮皮似乎时刻准备好去颠覆一种秩序,并在旧秩序被打破的混乱中建立新秩序。在学校组织问答比赛时,答不出的穷苦孩子因为拿不到任何奖品回家而难过地哭起来,“皮皮在哭泣的孩子们中间看了看,她有一两次强忍着眼泪没有哭出来。她说:‘我们组织一次纯属自己的问答比赛!’”接着她制定了所有孩子都能得奖品的规则,给每个孩子金币和糖果,孩子们带着笑容回家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善的力量,也是自由的力量。儿童人格的内在本质很脆弱,并不坚强,很容易被不愉快的经验破坏。作者格林伦通过皮皮告诉我们所有大人:与其压制,不如帮助儿童正确的表达,那么看似顽童的孩子们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呢。


而皮皮的这些精神自由,又都归功于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自由魅力——因为不自由的语言难以表达真正的自由。


林格伦用夸张、想象、联想多种手法,在儿童文学作品里注入更高级的幽默感。比如阿妮卡问皮皮晚上睡觉这样的事情谁来照顾你,皮皮自己回答说:“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第一次我很礼貌地提醒我,如果我不听,我就口气严厉地再说一遍,如果我还是不听,我就打我自己……”阿妮卡问皮皮“你不要把地板拖干吗?”皮皮是这样回答的“不需要的,太阳会晒干的。只要地板保持运动,我不相信它会感冒。”当流浪汉要离开的时候,皮皮给了他们一人一枚金币,“这是你们体面的收入”……


像这样俏皮的语言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当你们有机会打开这本书时,你一定会被格林伦那些充满风趣而又有魅力的语言所吸引。


★ 写在最后 ★

同学们,格林伦给了皮皮现实中孩童无法全然具备的自由、勇敢、善良的精神。而从书中结识长袜子皮皮的孩子们,将被这些精神引领,成长为更像自己的人;从书中结识长袜子皮皮的成人们,也将被这些精神感动,从而为儿童创造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领读老师介绍




潘艳老师

太仓市经贸小学



潘艳,2003年8月参加工作,现太仓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作为一名班主任,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曾在“苏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太仓市班主任基本功”中获得一等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曾获得“苏州市评优课”二等奖、“太仓市评优课”一等奖等好成绩;教科研方面也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曾获“太仓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太仓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四年级推荐书单





你是否已经迫不急待地想看这本书了呢?哈哈,赶紧打开这本书仔细读一读吧!最后,祝愿亲爱的小读者们会喜欢这本书啦,拜拜~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书香校园阅读”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昆山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返回网上村委会导航页面
苏ICP备17061219号